江苏大学工作总结全文-工作总结-在线文档(江苏大学 苏州大学)
江苏大学工作总结
一
项目实施点吕城镇李家村目前以常规应市蔬菜为主,且种植分散,尚未成立农村合
作社。本实施点主要是结合该村的地域优势,通过科技示范户的筛选,进行一些特色高
档蔬菜的示范种植,进而辐射全村,打造该村优质特色高档蔬菜品牌。
由于拟种植蔬菜的生长季节限制,目前主要从事了系统配套生产前期的各项硬件和
软件的准备工作,具体落实的有以下几点:
示范户遴选级示范基地选择:通过全村蔬菜种植大户走访,了解各自蔬菜种植水平、
基础设施状况及立地条件分析,进行科技示范户的筛选。到6 月底,计划遴选的30 户
科技示范户已经落实21 户,完成计划的70% ,落实面积80 亩,完成计划80%。
示范品种的筛选:根据近年我校蔬菜新品种引进栽培试验结果,结合市场需求以及
该村的自然资源状况,选择了碧玉水果黄瓜及吉娜、小天使、金珠、红玉等樱桃番茄品
种。
技术上培训:对以上各拟栽培品种的高产栽培要点进行整理和归纳,打印成宣传材
料,分发到户,并进行了一次集中的技术培训,为秋后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生产设施完善:对已筛选出的示范户的大棚设施进行必要的完善和配套,并通过物
化补贴的方式给以一定量补助。
合作社的筹建:针对该村蔬菜产量较大、种植分散,目前尚未建立合作社这一情况,
拟组建以特色蔬菜为主农业合作社组织,目前各位准备工作在我方的参与下正在积极筹
备中。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同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目前该村种植户亩大棚平均销售收入20000 元左右,且种植常规蔬菜技术成熟,市
场需要旺盛,村民小富即安观念较重,对发展特色蔬菜存在担忧,一是市场前景,二是
种植技术。因此,在筛选示范户时存在一定的难度,目前的 21 户示范户以村干部和组
干部为主。因此,下一步必须通过农业合作社的成立,消除种植户对市场前景的担忧。
同时加大科技培训,多多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增强村民对发展特色蔬菜
的信心,最终实现全村推广及一村一品的打造。
在硬件设施上,目前遴选的示范户中有些大棚设施较差,需要一定的配套完善资金,
但种植户对此项支出意愿性不强。针对这一问题,拟通过一定量的物化补贴形式给以补
偿,此问题基本能得到解决。
1
二
项目实施点三桥村位于丹阳市郊,蔬菜种植由来已久,但目前主要表现为村民的分
散种植,品种也多为常规的蔬菜品种,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从而限制了该村蔬菜
产业升级及高效设施农业发展。项目将通过建立一定规模的示范基地建设,从新品种引
进、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有机基质肥料的施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科技培训强化及农
村合作社的组建等产销一条龙提供服务,从而实现该村蔬菜产业升级。
到6 月底,计划遴选的30 户科技示范户已经落实20 户,完成计划的65% ,落实面
积 90 亩,完成计划75%。在新品种的引进上,通过考察拟引进碧玉水果黄瓜及吉娜、
小天使、金珠、红玉等樱桃番茄等品种,即将进行试种。同时加大科技培训,截止目前,
散发科技传单2000 多份,组织科技培训2 次,受培训人员200 多人次。积极开展蔬菜
种植的现场指导,尤其是对一山东来种植户 50 亩大白菜线虫病的及时防治,避免了绝
收后果的发生,受到了农户的高度评价。为了开拓市场,实现规模化经营,我方积极参
与该村农村合作社建设,目前各项工作均处于积极筹备中。
目前,该村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种植户过于分散,规模化水平较低,且品种单一,新
品种、新技术的推广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展,希望政府加强引导,制定规划,增加投入,
实施基地化生产,确保该村蔬菜产业化运作水平。
三
项目实施点云阳镇花园村花园蔬菜基地为丹阳市主要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之一,目前
设备较为完善, 加上刚建成连栋大棚,基地高标准钢架大棚面积达600 亩。目前该基地
生产仍局限于传统的塑料大棚栽培水平,现代化程度较低。本项目主要拟通过新品种、
新技术及现代设施农业环境优化调控技术利,从而实现现代设施的高效利用和产值的大
幅提高。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了解到该示范基地钢架大棚产权分别归花园村村委会和希旺农
业发展有限公司所有,农户按照2000 元/ 年.每棚(约1 亩)承租,尽管这种经营方式不
影响新品种的推广,但却严重制约了为实施温、光、水等环境调控所需要的设备投资建
设,以及为了防治因连作带来的病虫害而实施的基质栽培的推广。因此,鉴于目前基地
的经营模式,本项目拟通过承租2 栋蔬菜大棚,面积约2 亩,进行一系列新品种、新技
术的展示,通过示范,在基地其他种植户中利用和推广。同时,通过环境优化调控等设
施建设,向设施产权方展示调控效应,推荐其在其他大棚中安装和使用,提高基地设施
大棚整体现代化水平。
目前,隶属花园村委会的350 亩钢架大棚已经全被种植户承租,而隶属希旺农业发
展有限公司的250 亩大棚主体工程刚刚完工,配套设施正在完善。我方正在和该公司商
谈承租大棚事宜,准备先期承租2 栋蔬菜大棚,作为我校设施农业在丹阳市的长久基地。
现在正在筹备和实施的工作有:
基地病虫害调查和防治:调查发现,该基地蔬菜种植已有一定年限,且品种较为单
2
一,重茬连作障碍严重,因此,将示范推广我校与恒顺醋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醋糟基
质,克服重茬连作障碍。
温、光、水等环境调控设施的改进和调试:针对基地的大棚结构特点,因地制宜地
设计和改造列了我校现有的调控设备,以便承租后及时配套安装。
适应新品种的筛选:通过多种蔬菜新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因地制宜地筛选出了
一批黄瓜、番茄及叶菜类蔬菜品种,并优化各类蔬菜的种植制度。
现有大棚蔬菜栽培技术指导:在对基地的考察和调研过程中,对广大种植户存在的
栽培管理疾病虫害防治问题,现场提出改进和完善措施,并得到广大种植户的好评。
四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上半年主要进行了如下一些工作:
1、延星扬花萝卜种植规模和市场现状分析
扬花萝卜是一种小型萝卜,为中国的四季萝卜中的一种,十字花科萝卜属,
一二年生草本。扬花萝卜具有品质细嫩,生长迅速,外形、色泽美观等特点,适
于生吃。
本项目的实施地延星村位于丹阳市的延陵镇,扬花萝卜种植面积 500 余亩,
一年可种植四茬,亩产平均2500 斤,每亩地每年可出产扬花萝卜 10000 斤,全村
扬花萝卜年产量可达 500 万斤。但不同季节扬花萝卜价格差异较大,春节后售价
高达4~5 元/500g ,而七八月份出产的扬花萝卜售价却只有0.6 元/500g 左右。如能
把这时候生产的扬花萝卜保存到春节前后销售,则能获得较好的收益,但目前该
村的保藏设施和技术尚不能使萝卜保存到春节前后再销售。由于上述原因加上运
输、货架期等的限制,现有的扬花萝卜只能在南京、常州、上海等附近城市及镇
江本地销售。而且销售过程中产品退色、腐烂损失也较为严重,很大程度上阻碍
了扬花萝卜的销售和种植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些农
民产生了放弃萝卜种植的念头。另外,大量的萝卜叶目前无法利用,作为垃圾抛
弃,既污染环境,又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2 、扬花萝卜的净菜加工技术指导
净菜也称新鲜消毒蔬菜,即用新采摘的蔬菜,经过整理(如去掉不可食部分、
切分等)、洗涤、消毒等加工操作,在无菌环境中,真空包装而制成的一种产品。
本项目从 09 年 5 月份开始实施,正好处于扬花萝卜两个生产季节的间隙,因此,
这一期间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是扬花萝卜净菜加工技术的小规模试生产及操作人
员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净菜的概念、净菜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要点、净菜
生产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制定了 4 种扬花萝卜净菜产品生产标准操作程序和质
量标准,使每一名接受培训的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扬花萝卜净菜的生产工艺流程,
能够严格标准操作流程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扬花萝卜净菜。产品加工成净菜后,货
3
架期大大延长,通过在超市和农贸市场上的试销表明,消费者对扬花萝卜净菜非
常欢迎,和未加工成净菜前相比,产品因腐烂造成的损失大大减少,农民的收益
提高了 43% 。虽然只是小规模的试销,已经使大部分村民看到了加工成净菜的良
好市场前景,原来一些对于净菜加工持怀疑态度的种植者也纷纷要求加入,希望
能学习净菜加工技术。
3 、扬花萝卜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初探
扬花萝卜相比其他我们熟悉的白萝卜、红萝卜、青萝卜等,更像一种水果,
没有一般萝卜的辛辣味儿,爽脆可品。扬花萝卜含较高的水分,维生素 C 含量是
番茄的 3~4 倍,还含有较高的矿物质元素、芥子油、木质素等多种成份。扬花萝
卜有通气宽胸、健胃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解毒散淤、止泄、利尿等功效,
因而生食有促进肠胃蠕动、增进食欲、助消化的作用。另外,萝卜生吃可防癌,
主要是扬花萝卜中的木质素及一种含硫的硫代化合物所起的作用。
萝卜叶的营养价值在很多方面高于根,维生素 C 含量比根高近两倍,矿物元
素中的钙、镁、铁、锌等含量高出根 3~10 倍。
我们首先在试验室里对丹阳延星村生产的扬花萝卜及其萝卜叶的营养成分和
物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扬花萝卜在维生素 C 含量、含糖量、脆度、适口
性等方面都有着很好的表现,萝卜叶也有很好的营养价值,适宜进一步进行深加
工。
因此,我们在实验室里进行了萝卜条、萝卜块的速冻加工试验,结果表明速
冻对产品营养成分和食用特性影响很小,但保质期比普通包装净菜提高了一倍以
上,当然速冻加工也会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但产品市场范围也因此进一步扩大。
基于目前延星村的萝卜生产现状,直接投资速冻生产设备不太现实,但将来条件
适合时,可以采用租赁生产线或向速冻蔬菜生产企业提供原料的方式实现速冻扬
花萝卜的生产。
另一方面、对于萝卜叶的干燥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实验室的设备设计了萝
卜叶的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工艺,该工艺能耗较传统热风干燥工艺降低了40% ,
产品的维生素 C 保存率提高了 60%。干燥萝卜叶是目前市场上萝卜叶的主要产品
种类,市场上干燥萝卜叶的售价约为 18 元/500g ,相当于鲜叶的售价可以达到1.8
元/500g 。如果能把扬花萝卜也进行干燥成为产品,既解决了萝卜叶的处理问题,
也能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益。
4 、有关萝卜种植过程中的技术指导
本项目的设计初衷是进行扬花萝卜净菜的生产,但是在对接过程中,很多种
植者也提出了萝卜种植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通过查阅资
料和咨询有关专家,提出了最终的解决方案。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萝卜生产中的
病虫害防治问题,我们利用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雾防治软腐病;50%
4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兑水500 倍液喷雾防治黑斑病。这些措施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结合这些农药的使用,在净菜生产时加强清洗工段,使终产品的农残符合产
品质量标准。
二、实施成效
通过上半年和种植者的对接,我们充分了解到了种植者的技术需求,并结合
这些技术需求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方案,同时对生产者进行了技术培训。共制定萝
卜净菜生产标准操作流程和产品质量标准4 个。累计培训萝卜净菜生产人员 21 人
次,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产品经市场试销,通过对各买场的统计,消费量比往年同期未经加工的产品
提高了近一倍,主要是因为产品使用的方便性和产品标识上的营养介绍吸引了消
费者的兴趣。这些消费者在自己
采购了这些产品后还会进一步推荐亲朋好友采购,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很多消费
者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比如可以进一步进行包装形成方便的礼品装等,
值得我们在今后的生产中考虑。
制定萝卜种植中病虫害防治技术两项,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开发出扬花萝卜速冻产品2 个,萝卜叶干燥产品2 个。
三、主要经验与做法
在实施本项目过程中,我们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现简要总结如下:
1、种植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项技术的使用。
具体到萝卜生产过程来讲,种植者急切盼望得到技术专家的指导。虽然本项目是
一个农产品加工项目,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农民也对产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提
出了需求。这时我们实现没有想到的。但是原料是加工的源头,没有好的原料不
可能生产出好的产品。所以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没有回避,而是积极的查阅相关资
料并请教植物保护方面的专家,在他们的指导下制定了病虫害防治方案。既解决
了种植者的燃眉之急,也为今后进行净菜加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项目的
进一步执行。
2 、就加工技术本身来讲,农民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在项目实施初期,我
们只觉限于解决农民现有产品的销售问题,在现有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制定了技术
方案。但是在对接过程中,农民又提出了产品长期保存的技术需求,我们针对这
一技术需求积极地提出了解决方案,既利用了农民现有的储藏条件,又结合气调
技术大大延长了产品的保质期,改善了保鲜效果,农民非常满意。另一方面,项
目设计初期也为考虑到萝卜叶的加工问题,针对种植者提出的这一需求,我们在
以前叶菜干制工艺的基础上,开发出了萝卜叶的微波-热风联合干燥工艺,较好的
解决了萝卜叶的出路问题。同时针对本项目实施后,萝卜种植规模可能进一步扩
大,对市场出路将提出新的需求,同时,作为示范项目,本项目的目的不应该局
5
限于该村问题的解决,而应该把眼光放得远一点,是本项目技术可以进一步扩大
使用范围,我们又进一步开发了速冻扬花萝卜作为技术储备。
四、存在问题
在对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农民技术需求的多元化问题,
对我们课题组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仅仅局限于现有技术内容,而应该全面适应
农民的需求。另外,有些农民对于新技术持怀疑态度,采取了观望的做法。而有
些种植者对某些种植经验不愿意与人分享,但是该项目作为示范项目,需要的是
大家共同参与,把这一事业做大作强。
五、下一步打算与建议
针对2009 年上半项目实施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方面严格按照合同
内容,进一步扎扎实实推进项目。抓住即将到来的萝卜生产旺季,把前期的小规
模生产进一步进行放大验证,及时发现实施中的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合同内容
圆满完成。
在完成合同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前一段时间发现的问题,积极进行调整。对
于农民技术需求多元化的问题,我们考虑对现有课题组成员进行调整,采取聘请
顾问等方式补充一些育种、作栽、植保方面的人员,扩大课题组,进一步解决农
民的技术需求。在病虫害防治问题上,近一步提高技术水平,采用生物防治手段
替代药物防治,引导农民把扬花萝卜的生产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高标准看齐,
提高产品附加值。针对产品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后的市场销售问题,在原有产品
基础上进一步把速冻萝卜条、块,干燥萝卜叶类产品推进到中试阶段,为今后的
实际生产做好准备。
五
一、工作进展情况
1、落实“ 一村一品”蚕桑特色专业村
在学校组织与丹阳市进行科技对接仪式后,正式与丹阳市大施村蚕桑特色村对接。
大施村史冲云书记详细介绍了该村现有的桑园面积和优良蚕品种饲养情况。项目组的老
师也介绍了本院在抗病蚕品种培育和蚕病防治上的一些研究成果,确立大施村以优良特
色蚕品种饲养作为“ 一村一品”项目。
2、根据大施村现有的养蚕规模和饲养情况,在分析目前国内外丝织行业发展状况
及丝绸业前景后,双方确立一系列工作目标。在养殖规模上,养殖量为 100 张蚕种左右,
初步遴选 20 个养殖户为科技示范户。这些养殖户将成为以后固定的养蚕大户,作为将
来的全村饲养典范。在饲养过程中,开展以示范户为重点的主体培训,组织全村养殖户
来观摩学习,并依据蚕茧生产特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分专题讲座,分季节指导。
3、确定的主推蚕品种:以江苏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目前承担的国家高技术发展计
划“863”项目“家蚕优质高产兼抗两种病毒病分子聚合育种”培育的抗两种病毒病新蚕品
6
种“双·抗×永·康” 和苏州大学开发的天然彩色茧丝蚕品种,作为主推新蚕品种。
4 、确定的主推技术:以我院家蚕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知识,依据天然彩色茧
丝蚕品种的生理特性,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制定和推广病毒性蚕病防治的新
措施以及适合彩色茧丝蚕品种生理特性的特殊饲养方法。。
二、实施成效
项目组先后两次到村,现场协助大施村遴选示范户,已经完成编制“ 一村一品”技术
指导方案。目前该村确立有桑园100 亩, 养殖户 100 户, 养殖示范户20 户,在今年江苏
省春蚕饲养量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稳定了全村的饲养量,全村共养蚕种100 张。主要
品种为“苏镇×春光”。在实施了良种良法和病毒性蚕病防治的新措施,蚕茧产量和茧质
大幅提高,张种产茧80 斤以上,蚕茧价格达11.5 元/斤,蚕农养蚕积极性有所提高。基
本上已经达到阶段性目标。
三、主要经验与做法
到基层工作,需要的就是科学方法和扎实勤奋。在对接以后,项目组迅速作出响应,
成立参加人员,明确分工,拟出工作方案,经与大施村协商之后,确立规模和发展思路,
结合实际,确定品种,采取示范户精养,以效益和收入作为宣传点,以点带面,通过大
施村与我院指导人员的共同努力,建立大施村为真正的“ 一村一品”受益村。
四、存在问题
因为春蚕的饲养在5 月初,而订购蚕种在3 月份,在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对
接之前,该村春蚕用种已经订购,所以今年春蚕未能引入确立的“ 一村一品”品种。
受
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和茧丝市场低迷影响,以及江苏省主产区桑芽萌发期遭受严重霜
冻灾害,全省春蚕退种数量较大,接近40%。在这样的负面影响下,春蚕饲养期间,蚕
农的养蚕积极性不高。
五、下一步打算与建议
秋蚕一般在农村饲养户会相对减少。下一步计划对重点示范户引入推广品种,并进
行入户进一步养殖指导。保证他们获得较好收益,以利于明年的进一步推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