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家长委员会问题及对策分析_孙媛媛(家长委员会委员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admin 实用范文 2023-09-21 22:50:41 91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中小学家长委员会问题及对策分析_孙媛媛,一起来看看吧。

中小学家长委员会是由本校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代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是学校联系家长的桥梁和纽带。家长委员会的成立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但家长委员并没有真正发挥家长委员会应有的作用。因此,认识家长委员会的现实困境,找出问题原因,构建家长委员会的有效平台和策略已成为重要课题。  

中小学家长委员会问题及对策分析_孙媛媛(家长委员会委员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一、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目前存在的问题

1.对家长委员会的重视不够。一方面,家长对家长委员会的重视不够,调查表明家长委员会的家长代表数量太少,家长参与家长委员会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学校领导层面不关心家长委员会的进展情况,往往把它当作摆设,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家长委员会,使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2.家长委员会流于形式。很多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没有开展过相关的实践活动,家长委员会成员也没有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如巡视校园、维持教育教学秩序、评价教师等活动,这导致家长委员会形同虚设。

3.家长代表并未真正“代表”家长们的意见。家长委员会成员的选拔缺乏严格的标准和程序,通常是谁愿意当选签上名字就行,并没有经过选拔和竞选,从而使得家长委员会成员水平不高。其次,还有一些学校通常会选取那些在社会上拥有较高地位的家长作为家长代表。再次,很多家长代表并没有在家长中进行广泛的调查,没有经过共同协商,因而其建议和意见只代表了很少的一部分家长。

4.家长委员会管理混乱,缺乏具体的督促检查。有报道指出家长反映有老师以家长委员会的名义向学生乱收费,经常以补课费、集资筹款等名义乱收费,使得家长委员会成为了代替学校乱收费的组织。一些学校的老师推脱责任,辩称是家长自愿交费,以规避有关监管与责罚。因缺乏督促和检查,使得家长委员会的管理混乱,最终导致家长委员会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5.家长委员会缺乏相应支撑及操作性模式。作为公共组织,中小学办学经费是有限的,而家长委员会的管理和运作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但我国中小学家长委员会普遍缺乏物资支撑,若仅依赖学校方面提供会增加学校的负担,若由家长缴纳则会影响家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所以在操作性模式方面仍然有所欠缺。

二、影响家长委员会的原因

1.家长对家长委员会缺乏深入而全面的理解。家长不了解家长委员会的目的与意义,不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任务,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因此家长和班主任联系很少,家长之间联系也很少,导致家长委员会流于形式。

2.家长和学校存在认识偏差。一方面,学校领导者认为家长在教育方面缺乏相关知识,不熟悉教育和管理,没有必要让他们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因而忽略家长的需要。尤其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领导和教师本身压力大无暇顾及家长。另一方面,一部分家长认为学校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育人系统,家长不应干预学校管理的独立性,封闭性的维系观念存在使得家长缺少合作意识。

3.双方地位不平等。首先,中国传统赋予了学校和教师过多的权威性,使家长和教师之间失去平等,传达信息主要是由学校向家长单项传达,缺乏双向交流。其次,由于学校层面的随意性和形式化,使家长处于权利的边缘位置。再次,家长的文化程度和安排时间不足也成为制约家长参与的重要因素。

4.家长委员会的代表组成方式不合理,不利于形成统一意见。一方面,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存在的问题也不一样;另一方面,不同班级的家长平时缺少交流机会,很难提出共性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因此,班级家长委员会和年级家长委员会的家长代表不同,推选家长代表的方式也不同,家长们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同,容易产生分歧。

5.家长委员会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家长委员会成立的条件、权利和义务等,因而无法保障家长应有的监督权、建议权、决策权等,从而极大地挫伤了家长的积极性。此外,学校家长委员会本身建设存在着先天的不足:既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机构,又缺乏权威性。

三、家长委员会的路径选择

1.营造家长委员会的良好社会氛围。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可以从社会和学校两个方面进行。社会方面,完善媒体舆论平台,教育部门可以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体,对家长委员会进行广泛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家长委员会的良好氛围。学校方面,要加大对家长委员会的重视和支持,创造接纳与兼容的学校文化氛围。

2.改善家长委员会选举程序,实行民主选举。家长代表应代表家长们的心声,因而应实行民主选举,选择工作能力强、关心子女教育、热情高、责任感强、愿意无偿为教育服务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通过自愿与推选相结合的办法组建家长委员会,并按期轮换家长代表。同时,学校也可对委员会成员进行一定的培训,使他们成为有效的决策人员。

3.家长委员会要定期组织会议和活动,并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家长委员内部成员之间自主分工、权责明确,定期组织活动,将学校的信息传达给家长,收集家长的反馈意见,并且代表家长与学校、教师进行沟通,以实现信息全面、及时的沟通与反馈。家长委员会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参与热情高的家长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如巡视校园、维持教育教学秩序、评价教师等,可编印通讯联络表,将家长和任课老师的单位、住址、联系电话等一一列出,发给家长委员会成员,以便随时联系。同时学校应把家长委员会作为一个重要部分,在学校管理和决策方面,认真听取家长代表们的意见。

4.健全家长委员会的支持平台。首先,学校要有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来确保家委会工作的开展,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过程的感谢和尊重。其次,探索家长委员会的指导和管理机构,组建管理网络,以加强对家长委员会的指导和相互间的联系。再次,建立专业培训体系,给家长们普及教育管理知识,进行培训指导。此外,学校还应结合自身情况,创作性的开展家长委员会工作,摸索一条成功之路。

5.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法律的健全是真正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的有效保障。因此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家长委员会权利和义务,保障家长对教育管理的参与权,使家长委员会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因此通过法律制度是切实保障家长委员会功能的发挥的重要途径。  总之,为有效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促进学生发展,我们应调动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家长委员会应有的效能,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